一、課程概述
本課程2學分。課程在2019年上學期完成16級書法學專業學生的教學後,曾因教學計劃調整而删減。後期學院通過對學生、教師的調研,基于學生培養全面性、學生專業知識習得的完整性、擴大學生就業範圍及提高學生考研率等因素,2022年重新開設了這一門課程。課程大綱按兩性一度要求撰寫完成。本學期學習本課程的是21級書法學專業共計兩個班51名學生,為小班授課制,課程知識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設定符合書法學專業人才培養要求。

二、課程資源
本課程包含線上和線下兩部分資源,秉承“德育為先、美育為主、學生中心、問題導向、研學融合、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特色資源建設情況如下:
1.師資重組,研創融合。課程負責人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曾素豔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畫與美術教育方向,2008年-2012年負責申報、建設書畫裝裱實訓室,完成書畫裝裱相關教改課題1項,負責一門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參與一門省級金課建設,作品多次入選省級、國家級畫展,并獲省級金、銅獎。指導學生曾獲國家級一等獎,省級一、二、三等獎,獲省教育廳優秀指導教師稱号。團隊成員黃蘇群老師承擔湖南省各類大型書畫藝術展的裝裱工作多項,作品多次入選省級及以上各類書畫展,書畫裝裱研創經驗豐富。

2.教師自建課程資源:
2.1教師在超星泛雅線上平台自建5章18個小節的教學視頻及課件、 120多個題庫,教學資料涉及科技創新前沿、國内外書畫修複、文化傳承與課程思政資料等10個類别。共計發布16個視頻、3個章節測試、2個問卷調查、33個文檔及43個資料,全面覆蓋所有教學章節與“廣、深、新”教學内容。基于“建構性教學觀”,團隊成員共同設計,通過任課教師真人摳像、多角度展示、PPT講授并結合專業拍攝制作完成教學視頻。
2.2選用全國百佳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結合多層級教輔,從理論與技法兩方面強化學習過程,增強課程的高階性。
2.3線下小組探究訓練庫依托專業書畫裝裱實訓室展開
3.師生共建課程資源:
3.1線上資源以雲讀書筆記、雲活動、雲研讨為主。第一輪課程結束後,師生共在線完成359個課堂活動,共同參與58個書畫裝裱理論與技法案例。
3.2線下資源立足于學院專業書畫裝裱實訓室,開展學生裝裱實訓活動和書畫藝術創作活動。
最終以“建構性教學觀”,滲透中國傳統美學與“互聯網+”思維,課程建設了線上+線下、理論+實訓、師生共建的三維立體課程資源

三、課程内容
課程基于“建構性教學觀”構建了“整合教學内容、融合教學模式、結合教學育人、混合教學形态”的“四合”創新舉措,實現書畫裝裱與專業教育、特色育人、實踐創新緊密聯系的“三聯”目标。
課程内容系統全面,線上教學内容分為5個主要階段和三大主要内容,19個章節知識點。
1.線上資源開啟學生預習導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性,促使學生帶着問題開始學習,構建學生整體思維。
2.教學過程強調“德育為先、美育為主、學生中心、問題導向、研學融合、持續改進”。
3課程内容與生活美學、書法學等知識領域相關聯,教學内容緊扣能力培養和課程思政。
教學方法持續改進,課前、課中問卷、混合式教學、問題驅動與多種類課程活動靈活組織,真正體現學生中心,問題導向。
4. 延伸拓展從書畫裝裱的三個特色内容展開,激發學生研學融合的學習行為。
5.根據課堂情況及線上數據展開教學反思,賦予課程持續改進動力。
課程組依據“四聯三合”的新舉措與目标,确保教學理念“新”、教學内容“實”、教學設計“巧”、教學呈現“美”、教學效果“好”。

四、課程作業與課程考核
本課程經過線上線下持續的“四合三聯”創新的探索和實踐,努力實現了從傳統課堂向智慧課堂、知識課堂向能力課堂、灌輸課堂向實踐課堂、封閉課堂向開放課堂的轉變。
課程作業重形成性評價,平時作業占60%,考查作業占40%。
作業形式豐富,從三大類别來檢驗學習效果、鞏固所學内容、促進拓展應用,建立“評價—反饋—改進”閉環。
基礎作業種類豐富,問卷調查、章節小測試、課堂活動與搶答可以讓老師多維度掌握學情,促進學生夯實基礎。
專業作業體現高階性和挑戰度,要求學生提出疑問、小組作并展開深入研學。
拓展與創新作業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尋找規律,促使學生達到創新要求。
每類作業均含有相應比例,考核注重過程性評價。作業設計符合“廣深新”要求。

五、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
高等教育數字化是未來高校教育的趨勢,《書畫裝裱》課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項目實踐教學相結合,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超星上建立了:
1、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線上教育資源。
2、實踐技法知識線上教育資源 ,供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無限制學習。
3、線下實訓電子文檔資源:學生線下裝裱實訓、學習資料都會歸類建檔,并由學生進行圖文總結,所有電子和紙質材料歸教研團隊保管與所有。
總之立足于學校已有的優質硬件資源,我們已建構理論與實踐結合、雙側重的教學體系。緊扣教學大綱,緊貼專業,靈活應用,因材施教。